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学院新闻

围绕大局 真抓实干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落细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30日 点击数:8321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上级组织部门要求和学院党委安排,2019年5月29日下午,院长张秀军同志深入机关党总支为广大党员干部讲授党课,并做了题目为“围绕大局,真抓实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落细”的主题授课。机关第一、二、三、四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聆听了授课。

院长张秀军同志的授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大局,同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第二部分:真抓实干,把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在第一部分,围绕大局,同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中,院长张秀军同志强调,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首先,人才培养方面要围绕“六个下功夫”。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并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其次,师资队伍建设要对标“四有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内涵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引导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大力培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切实担当起神圣职责使命。

第二,要紧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职业教育今后工作的目标任务。报告对我们办职业教育释放出三大有利信息,对我们来讲既是宝贵机遇,也是巨大挑战。

一是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报告提出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这预示着原先困扰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认可度低、就业存在学历歧视等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客观上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二是招生前景更加光明。报告提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 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招生形势看好。

三是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报告提出要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这意味着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社会力量也将参与办学,这对于我们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是个好消息。

第三,要借势国家和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政府印发的《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为新时代河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是我们办好职业教育的纲领,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狠抓贯彻落实。

一是要深刻把握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方向。首先是职业教育国家标准。“职教20条”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其次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职业教育将开启真正的“双师型”师资时代,我们要认真研究补齐短板;第三方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20条” 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要研究好、宣传好、运用好相关政策,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是要全面贯彻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目标。河北省政府印发的《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4大工程计划、7大主攻方向、30条改革发展举措、5个专项方案。要重点建设25所省级以上优质高等职业院校,120 个骨干专业(群),40个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我们要认真研究,在建设省级骨干专业、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取长补短,积极争创省级骨干专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方面要同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紧密对接,研究政策,实现突破。

在第二部分,真抓实干,把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落细中,院长张秀军同志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第一,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价值观培育塑造人、引导人、激励人。院长张秀军同质指出,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方面要树立诚信意识,形成“四位一体”教育合力。一是教师积极主动。“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是学生典型带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典型带动作用,用真人真事真情感动人,用诚信的道德力量鼓舞人,用讲诚信者的人格魅力熏陶人;三是同家庭联动。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共同把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自觉践行的德性伦理;四是与社会互动。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诚信、关注诚信、解析诚信,从而自觉增强诚信意识,传递诚信精神。另一方面要饱含敬业精神,营造事争一流浓厚氛围。必须要弘扬勤奋、尽责,精业的精神。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教学培养人、改变人、发展人。院长张秀军同志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强化内涵建设这一核心。首要任务就是要定好位。按照学院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冀产业调整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办学定位,切实找准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本系部工作实际的结合点,以适应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二要布好局。对接产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建设。必须重点考虑京津冀产业发展需求和系部自身特色的契合度,对接产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建设;三要教好课。着力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能够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对应,以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四要用好人。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双师教师比例;五要创好新,打造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品牌,以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以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用足校企合作和众创空间两轮驱动。一方面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逻辑思维的主线。要发展必须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遵循高职教育本质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在专业层面实现就业导向和市场驱动,在课程层面实现能力本位和过程导向,在教学层面实现学生主体和行动导向,从而与企业共同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众创空间建设工作。要提高认识,把众创空间建设作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的一项政治任务,全面完成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学院影响力与竞争力;要有效利用,对有意自主创业的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培训,真正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要打造品牌,形成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育出一批具有市场潜力、效益良好的学生创业项目,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打造特色品牌。

三是要拉动课堂文化、宿舍文化、实习实训文化三驾马车。着力从打造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课堂文化、打造提升道德品质的宿舍文化、打造提升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文化三方面工作入手。

四是要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四个突破。

人才培养方面,要紧密围绕产业和市场需求,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报告,对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低的专业以及学生报考较少的专业及时调整或改造。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方向。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融入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岗位标准及创新、创业能力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把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按照国家和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相关规定,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学院人才智力优势,参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通过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的文化建设,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与特色融入校园各方面布局和设计中,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实际工作氛围,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

院长张秀军同志最后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各项事业绘就了宏伟蓝图,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我们要以勇于拼搏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落细于人才培养各环节,努力开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院长张秀军同志为机关党总支讲授党课

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聆听党课


图文‖组织人事处   周妍